在距拉萨仅20公里外,达孜工业园区依拉萨河而建。在这个错落有致的工业园区内,一股清香的藏香味在美丽的拉萨河中游上空飘浮,园区内有占地1000亩的西藏第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吞米岭?藏艺博览园。
走进吞米岭?藏艺博览园的手绘唐卡车间,专注的唐卡画师们或在调颜料、或在勾勒唐卡画的轮廓、或在专心致志地对颜色,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令人敬佩。
从唐卡车间到藏香制作车间,浓郁的藏香味一路迎面扑来,柏树沫与藏红花、红檀香、沉香等几十种藏药糅合成泥,再把泥放入牛角中挤成笔直的线条,阴干做成藏香成品,整个藏香的制作过程尽收眼底。
文化产业领域开拓出全新事业
吞米岭?藏艺博览园是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年叙?多吉顿珠所创。
近年来,在西藏文化产业这块极具潜力,却又仍显稚气的领域内,这位集当代杰出藏文书法家、唐卡艺术家、西藏唐卡文化产业领头人、多派唐卡创始人、成功商人等多重身份角色于一体的董事长,以其对藏族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专业特长及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在西藏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在唐卡市场上开拓出了一片全新的事业,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早在几年前,年叙?多吉顿珠有感于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决定倾己之力建设一座能够代表并且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藏文化发展成就的文化产业基地。
2008年,吞米岭?藏艺文博园应运而生。并于当年被文化部评为西藏唯一一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西藏文化正在摸索中寻求更好的出路。”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如是说。近年来,西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西藏的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繁荣,呈现出多渠道与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体系、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2011年11月11日,年叙?多吉顿珠荣获2011第六届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人物奖。该奖项是国内创意产业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公益性奖项,年叙?多吉顿珠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藏族企业家。
作为拉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吞米岭?藏艺博览园将打造成一座“以集中展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到2014年,该园将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藏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拉萨市文化遗产旅游的必游景点,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到38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文化传承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年叙?多吉顿珠说:“西藏唐卡不能因循守旧,仅仅停留于传统的技艺,而应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加唐卡产品的艺术性,提升其价值。”
不久前,藏族唐卡勉萨派代表性传承人罗布斯达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和年叙?多吉顿珠一样的唐卡传承人,罗布斯达拥有一所自己的唐卡画院,教授来自各地的学生掌握唐卡绘画技艺。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西藏,像罗布斯达这样的唐卡传承人,正逐渐突破传统,创办唐卡学校,教授更多来自各方爱好唐卡的年轻人学习唐卡绘画技艺。
“过去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如今这些传承模式逐渐被突破,西藏非遗保护传承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西藏非遗保护中心普查保护部主任阿旺旦增说。
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唐卡绘画大师丹巴绕旦在自己家开设了“传习所”,进行传统唐卡绘画技艺的师徒教授。同时,他还是西藏大学艺术系的教授,通过现代学院式教学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阿旺旦增说,这种传统与学院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这种变化的缩影,“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对学徒的标准和要求,也比从前更加开明,女性或其他民族唐卡艺术爱好者同样可以拜师学艺并成为唐卡画师”。
今年6月9日至15日,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在拉萨成功举办。
在传承人精品唐卡展示区,来自昌都地区昌都县嘎玛乡的嘎玛德列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今年80岁的嘎玛德列老人是嘎玛噶赤绘画技艺的自治区级传承人,自8岁跟随父亲和舅舅习画以来,老人已经钻研这门技艺72年。如今,老人的学生遍布国内外,人数多达200余人,其中已有不少人成为这门技艺的传授人。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此次大展是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展期最长、参展项目最多的一次非遗保护成果展。大展以实物展览、技艺展示、歌舞展演为主要形式,以国家和自治区级项目为主要内容,旨在集中展示保护成果,积极营造保护氛围,全力推进传承发展。古老璀璨的文化艺术踏上产业之路
如今,随着“西藏热”的持续升温,唐卡正逐渐被世人所知,迅速成为代表西藏的旅游纪念品,古老璀璨的唐卡文化艺术逐渐踏上产业之路。作为藏民族文化的符号,唐卡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在艺术品市场开始走俏。
近年来,西藏采取命名、提供平台、引导和扶持等措施,积极鼓励项目保护单位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藏药、唐卡、藏香等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在保持传统工艺原真性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两年,西藏连续举办两届唐卡艺术博览会,并组织保护单位参与北京、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促进了西藏唐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到如今,在西藏共发现的近8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勉萨派唐卡等传统美术项目共15个。近7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近4100万元保护经费,专项用于西藏国家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为西藏开展国家级名录的资料收集整理、宣传交流培训、传承艺人保护、传承活动开展、保护场所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使西藏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自治区文化厅负责人介绍说,“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财政部门将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到2015年达到5000万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将通过大力实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群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服务等一批文化产业重点工程,进一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