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州地区,文物贩子们正盯着百年以上的老房子。
难以想象,一幢150平米的两层清代老房子,一周之内,所有木构件、石墩等都消失不见了,只剩下几堵高大的墙垣围绕着一片空地。这是南都记者在江西景德镇乐平市石潭村看到的老房子被拆卸、贩卖后的景象。
之后它们被架构重组,出现在另一个或许是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
老房子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宅、祠堂、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民用建筑物。
在以安徽黄山市为中心,跨越安徽、江西、浙江的广大区域内,被称之为“老房子”的徽州风格古民居,数目无法精确统计,较确切的数据来自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三地相关自然村落约有3500多个,古民居约有13438幢。
20年间,这些老房子一直被文物贩子跟踪、拆迁、贩卖,这个现象在近五年最为疯狂。
目前没有权威机构对徽州老房子每年减少的数量进行精确统计。但根据黄山市文物保护专家之间流传的说法,“这些年被人为拆毁、贩卖的老房子可以凑一个宏村(位于黄山市黟县,世界文化遗产)。”
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出台了相关条例来阻止这种行为,但面对这些并不严实的篱笆,文物贩子们仍畅通无阻。
[上篇]贩卖乱象
倒卖老房子
对江西景德镇和婺源的许多待售的老房子来说,老柴对它们的熟悉程度仅次于它们的主人。在安徽徽州一带及江西婺源、景德镇、九江,浙江衢州、东阳等地,活跃着大批文物贩子,42岁的老柴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老柴是江西景德镇乐平市人,自幼成长在青山绿水环抱的老房子中。老柴从十几岁开始学做徽州木工,熟悉老房子的特征和造型,这使得他做老房子生意时得心应手。
徽州老房子买卖从20年前就开始了。不过,那时候,主要是对老房子的一些木构件等零部件的买卖,还没有整幢房子买卖的例子。十几年前,整幢老房子买卖的生意开始出现了。对当时二十多岁的老柴来说,他所从事的徽州木工行业已经是一个没落的行业,不但从事的人少,即使涉足其中的年轻人,也改行他就。于是老柴开始从事贩卖老房子生意,一直到如今。
直到近五年,老柴才经历了老房子的贩卖狂潮。黄山市民间古民居保护专家姚顺涞告诉南都记者,2007年至2009年是老房子贩卖最严重的几年,这几年老房子的价格被哄抬,翻了几番。之后,由于保护措施加强,老房子贩卖势头有所缓和。黄山市文物局局长胡荣荪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老房子构件要出黄山市,需要得到黄山市政府的批准才行。但根据姚顺涞的观察,目前徽州地区的歙县、绩溪仍然是老房子贩卖的“重灾区”。这两地被称为徽州老房子的原生发源地。
催生老房子贩卖狂潮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巨大需求,以江苏、浙江和北京的富商为主。这些富商用老房子的构件在当地重新搭建,然后开茶楼、酒楼甚至营建大型的山庄。
老柴在去年卖了一栋古祠堂,售价1000万元卖给了浙江的一个富商。这个富商用这座古祠堂去抵押贷款。
一般的茶楼和酒楼需要的老房子不多,但大型山庄则鲸吞着老房子的构件。另一名文物贩子老唐告诉南都记者,去年,有沈阳的一个富豪来徽州买老房子,然后回去组合做山庄。这个富豪在徽州共买了一百多栋老房子,其中老唐就卖给他六十多栋。
由于是本地人,老柴熟悉本地老房子的分布情况,也经常驾车去周边各个村落寻觅货源。一旦周边有人要卖老房子,老柴就想办法买下或订购,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买主。他对自己订购的每栋老房子布局和结构都很熟悉,甚至熟知主人的生活作息。
通过网络与老柴取得联系后,他开车带记者到江西婺源、景德镇两地,查看了手上的十几套老房子房源。这些老房子分不同等级,可满足不同买主需要。
老房子周边的一切建筑都是老柴的生意目标。在江西婺源许村镇,有一个老房子的院落里挂着衣服,尚有人居住,门楼十分古老。老柴告诉南都记者,“如果需要这个门楼的门仪石的话,我可以去和主人谈。”
对于看上的房子,谈好收购价钱后,老柴一般先下订金给要卖房的主人,一般一幢房子的订金是两三千到一万,视房子的品相、大小和年代而定。房主一般以几个月或一年为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老柴找到了买主,就会直接拆解房子,然后卖给买主运走。有时候,在规定时间段内没有找到买主,老柴就自己将房子买下、拆解,然后搬到自己的工地或者仓库里等待买主。如果碰到好的房子,经验丰富的老柴就果断出手,直接买下、拆走,然后运到自己的工地或者仓库里。因为文物贩子内部也有竞争。如果一个文物贩子看到一个好房子但没有买,可能过几天就会被别的买家买走。
作为中介,老柴对买卖双方收取中介费,一般是数千元。但最主要的收入来自于房子的倒卖差额。老柴支付给老房子主人一个较低的价格,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将老房子卖给外地的买主。最多的时候,文物贩子花几十万从农民手中买来房子,一转手就能卖100多万,中间差额近百万。
在乐平市郊区较偏僻的一块山间平地上,分布着老柴的仿古建筑加工厂。仿古建筑加工厂有十几个工人,对外宣传是仿古建筑加工厂,实际上也是贩卖老房子的场所和仓库。加工厂既做仿古构件,也加工拆卸了的老房子构件。一般老房子拆卸后,连接部位可能会破损,就在这里加工、修补,然后待售。老柴的加工厂也可以将老房子部件作各种组装,拼接成更长的房子,供大型茶楼使用。
在加工厂的空地上,零散堆积着几堆老房子的木构件,正等待着在工地上被重新组装,然后直观地展示给有购买意向的客户。有一幢老房子的木构件,已经被重新组装,搭建了起来,由于没有加墙壁和砖石,在旁边一眼就可以看到整个木结构。有些木构件的连接部位已经破损,被置换成了新木头。加工厂有两个大型的祠堂,是原来的古祠堂被拆除木构件后,在这里重新组装待售的。古祠堂进深达三四十米,售价达1000万元。
在距离安徽绩溪汪庄几公里的地方,记者以同样的“顾客”身份探访了另一名文物贩子老唐的仓库。老唐买了一些废弃的房子作为自己的仓库,里面堆积了好几个老房子的木构件,有厚重的梁柱,也有石墩,有些木构件布满蛛网。这里有一百多年的木构件,也有接近两百年的木构件。
被抛弃的老房子
对许多主人来说,老房子不过是一些带着陈旧气息的冰冷木头,他们有些迫不及待地将它抛售,换取新的房子新的生活。
江西九江市都昌县南峰镇新田下村是一个位于鄱阳湖边上的村庄。村民冯继生(化名)在此地有一栋老房子,220平米。这栋老房子原来在离鄱阳湖很近的位置。后来洪水季节,鄱阳湖水涨高了,为了避免水淹了房子,冯继生将房子拆卸,然后搬迁到离新居较近的地方重新搭建,加了一个新的外墙,标价68万元等待买主。冯继生的老房子已经是新田下村为数不多的老房子了。其他的老房子基本上已经拆完、卖光了。
新田下村附近的多凌镇有另外一栋老房子,410至420平米,标价80万元。这栋房子宏伟巨大,但早已经不住人了,房间的厅堂地面上长了满地草。这栋房子的主人老冯的祖上是明朝的侯爷,老房子建于清代早中期,已经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但需要钱的老冯仍然要将它卖掉。房间厅堂悬挂着明代洪武八年御赐的余伯明“英烈侯”的匾额。对于这个记录着家族荣耀的瑰宝,老冯似乎也并无偏爱,他说,匾额和房子一起卖。
冯继生如今住在离老房子几十米开外的新房子里。尽管新房子也并不豪华,但比老房子明亮、干爽。在现代房屋的舒适性面前,在采光、防火、防潮、防蚁、隔音、通风、取暖等各个方面,老房子都全面落败了。“现在建房子批地困难,许多主人想赶紧卖掉房子,赶紧建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方利山告诉南都记者。
目前,徽州一带的老房子里大多数只住着鳏寡孤独,年青人或者外出,或者搬到新房子里面去了。
按照规矩,买家看上一幢待售的老房子后,先交一部分定金,与文物贩子签订了合同,老房子就可以拆了。老房子拆解的过程会非常快。一栋大型的房子,一个礼拜就拆完了。老房子的外墙砖头因为运输成本太高,一般买家不要。拆房时,文物贩子找专业的木工和测绘人员进行。拆下来的老房子构件都要进行编号、拍照,目的是为了方便买主在异地重建。
老房子拆完后,文物贩子会帮买主联系8米或11米的加长大卡车。另一部分钱在大卡车上高速的时候支付,这时候交易完成。当木构件随着大卡车上了高速路时,意味着它们永远离开了留存了几百年的故土。
“疏通”管理部门
江西景德镇乐平市的郊区,一座大型茶楼坐落在一块林间空地上。这幢茶楼建筑具有传统徽州老房子的典型风格:高大的马头墙,幽闭缜密的天井结构,精致的木头雕刻。茶楼的主体是老房子的木构件,木构件的主体部分被漆上了油漆,显得新了很多。与徽州老房子不同的是,这幢茶楼是某幢老房子被贩卖拆迁后,利用木构件异地搭建的产物,它的“前身”是景德镇某个乡村的一幢老房子。身上古老的气息被剥离后,在浮华的商业圈,这些被重新组合的木构件象征着高贵与上档次。这个茶楼刚开业的时候,吸引了乐平市当地许多消费者去体验。
当老房子被拆卸成零散的木构件时,老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它们平安送到千里之外的买主那里。将载着木构件的卡车送到出境的高速路上,意味着运输已经没有阻碍。
保证将老房子的构件“送上高速路”,是南都记者接触的多名文物贩子不约而同的许诺。《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第十五条指出,“林业部门设置的木竹检查站在检查中发现古民居构件、附属文物,应予扣留,并及时通知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送上高速路”意味着躲过了老房子贩卖的最后一道关口―――林业部门的检查。
一般老房子构件运输是在当地林业部门办理木材检疫证,然后将老房子木构件以木头运输的性质运出管辖区。还有的文物贩子将老房子的木构件夹杂在一般的木料中间,偷运出境。
除了林业部门,在老房子贩卖中,文物贩子需要“疏通”文物部门、村政府、公安部门等多个部门。文物贩子均“耕作”多年,和各部门的官员保持着特殊的关系。
文物贩子老柴告诉南都记者,他之前费尽周折,从黄山市祁门县运出一套房子,“通过朋友,到祁门相关部门去‘疏通’,‘疏通’下来多花了四五万元。”
江西婺源县许村镇有一幢拍过电影《聊斋》的老房子,有三层楼高,外观宏伟,梁柱厚实,木雕精美,保存完整,并且已经在文物部门登记了。但老柴说,他正在向派出所、当地村政府、文物部门“疏通”,“如果想要就提前打招呼,这幢房子要卖180多万,拿下没有问题。”
在安徽绩溪汪庄6号门前,文物贩子老唐向南都记者保证,他已经上下打点了各个部门,将村里要卖的房子运出去没有问题,“这些房子都没有登记,根本没人管。”有时候,老唐要拆的没有登记的老房子也受到当地文物部门的过问,但老唐上下打点,平安无事。
黄山市屯溪区一家古建筑构件设计制造公司的负责人通过电话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工地现场有五六幢搭建起来的老房子,还有一些没有搭建的木构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保证装车运走,因为我们熟悉各方面的关系。”
《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古村落内的古民居建筑物、构筑物附属构件不得擅自拆除和迁移。确因保护的需要进行迁移和拆除的,必须征得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拆除的古民居构件应用于古村落内其他古民居的保护,不得迁移出本古村落和流入文物市场。”
但由于这些“疏通”,文物贩子有恃无恐。如果买主对某些房子有意向,他们就会带着去看。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房子容易拆。如果买主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样保护级别低的房子有购买意向,他们也会想法拆,只不过“疏通”成本更高。
“到了县级保护单位,保护力度就不行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黄山学院研究员、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方利山告诉南都记者。
[下篇]保护困境
法律的困惑
逐渐消失的徽州老房子其实并不缺少保护它的法规条例和办法规定。除了《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黄山市政府出台了《黄山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多个办法规定。2003年,宣城市绩溪县出台了《古村落、古民居管理办法》。江西婺源县也出台了《婺源县古民居保护暂行办法》,建立了古民居档案。
但上述的法规条例和办法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存在矛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方利山说,“老房子保护存在一个法律的困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老房子的主人可以说,这个房子是我的,想卖给谁就卖给谁。而根据相关保护法规,许多老房子并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也在受保护的范围之内。”
方利山分析,因为产权关系,老房子保护的政府投入也受到了影响,“因为政府投入经费保护,但老房子的产权却是个人的。”
从文化渊源上考察,古祠堂属于宗族而不是个人。目前,大多数徽州古祠堂从产权上属于集体财产而不是国家所有。方利山介绍,因为是集体财产,许多村庄的村委会将破旧的祠堂不是进行修缮,而是卖掉获利。
安徽绩溪县分管文物工作的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美珍告诉南都记者,“一般的文物点,产权是农民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前几年出台的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感到并不理想。有些不法分子将老房子木料偷运出去,我们也感到很奇怪。最近绩溪县将召开一次文化、文物管理会议,将修订《古村落、古民居管理办法》。”
认领老房子
2009年,黄山市启动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工程选取黄山市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计划用五年时间采取措施保护利用。“百村千幢”工程共拟投入资金55亿。
黄山市文物局局长胡荣荪介绍,到目前为止,“百村千幢”工程投入34.18亿元,已经实施了81个古村落、936个古民居的大修、抢修。但对保护全体古民居来说,这笔钱远远不够。“列入‘百村千幢’工程的,每栋老房子给3000元补助,但这只是意思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方利山告诉南都记者。
为了改变过去“政府拿钱维修―――保护―――再维修”的老房子保护模式,“百村千幢”工程的重要思路是“由单一政府投入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银行贷款、社会参与等多元融资转变”。目前该工程70%的资金来自于民间资本。“百村千幢”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思路是“由文化观光的单一利用模式向乡村会所、酒吧、客栈等多元业态转变”。在此思路下,许多老板参与投资运作,催生了由拆迁的老房子组成的影视城、高级会所等。
黄山市民间古民居保护专家姚顺涞认为,一栋破败的老房子被修好,如果没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造血”功能,过了五年、十年,又要花钱重修。“以6000幢老房子计算,一处花100万修缮,以十年为一个循环周期,总费用高达6000亿,而且十年后还要涨价。”
黄山市文物局局长胡荣荪告诉南都记者,“一些年代久远、面临倒塌的房子,政府会拿钱在原址修复或异地重建。但保护全部老房子资金缺口很大。可以通过认领、认购、认租等方式,将老房子改造建立客栈、茶吧、酒吧、静吧、会所、展示馆、文化书屋、敬老院、祝寿堂等。”
2009年,黄山市政府出台了《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但目前只有十几个房子得到了认领保护,多数为香港的基金会、内地的企业家和徽州出去的商人。
6月26日,安徽黄山市召开了世行贷款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鉴别工作高层会议。若项目能通过鉴别,这将是中国首个以新农村整体建设为主题的世行贷款项目,黄山市将获得世界银行1亿美元贷款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古民居保护。
第102个谁保护
根据《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老房子受保护面应该很大,除了文物保护单位,“未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民居,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为文物保护对象,并设立文物保护标志。其他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古民居,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告知古民居的所有者、使用者,予以妥善保护。”
但与徽州的古民居数量相比,“百村千幢”工程覆盖面太小。黄山市文物局局长胡荣荪告诉南都记者,第三次文物普查,黄山市共普查出8032处文物点,7175处文物建筑,其中多数为古民居。目前,绝大多数黄山市老房子在“百村千幢”工程之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方利山从事古民居保护研究多年,也是“百村千幢”工程的成员。工程实施后,方利山质疑:“百村千幢”工程之外的房子怎么办?
“以前有‘千村保护与发展’的构想,现在缩小了,选了101个古村落进行保护,被选的每个古村落拥有古民居至少在一半以上。但第102个、103个古村落就没人管了,没有钱保不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方利山分析,“但第102、103个古村落可能破坏更厉害,但价值可能更大,历史可能更悠久。目前文物贩子目光主要瞄向‘百村千幢’工程没有覆盖的村落。”
“异地保护”争议
在“百村千幢”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了十几个老房子异地搬迁复建的“集中保护点”。这些异地搬迁复建项目,都是一些有钱的老板参与运作,并提供主要资金。这些“集中保护点”具有合法的外壳,由于是政府工程,有政府的批文。但老房子的构件经迁移改造后,都成了新项目的旧道具,空间形态经受了巨大改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方利山说,“有的老板打着文化产业名目,把买来的老房子找个地方竖起来,这些老房子是财产,竖起来产权是他私人的,这是搞资产。这就叫社会力量进入保护徽州文化事业!有的老板原来就是搞房地产开发的,在房地产前面搭起老房子,叫做徽州文化一条街,目的是为了卖房子,提升房子价格。”
方利山在博客中撰文称,“不少开发商用力撬挖‘百村千幢’之外目前尚无力作保护的那些徽州古村落中有价值的徽州古民居、古建筑单体,异地搬迁拼凑新的‘徽州古村落’,对徽州之域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正在造成新的创伤和损毁。”
位于黄山市黟县宏村镇附近的秀里影视城是“百村千幢”工程的一个项目。影视城里有一座“冬瓜屋”,是由原来的老祠堂改造而成,内部修建成游泳池。“冬瓜屋”的说明文字称,“原徽派祠堂注入‘朗香教堂’(朗香教堂为世界著名建筑,位于法国东部,由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设计,1955年落成,具有复杂的形体结构。)的建筑理念,使拍摄中达到‘水上漂浮的祠堂’的效果,是设计者智慧的体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首席专家方利山说,“这已经变成别的东西了。从结构来说好像是保护了,但保护老房子是要保存文化。”
记者了解到,十几个异地搬迁复建的老房子“集中保护点”,都拆迁、使用了大量老房子。
屯溪区黎阳城西拆迁公司修建的“黎阳故邸”古村落,用了20多幢古民居;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的义义会馆,用了16幢老房子;黟县秀里影视城,用了22幢老房子;歙县正在建设的古民居生态文化园,准备动用30幢老房子;歙县正在建设的新安江国际文化长廊,拟集中迁建200幢老房子,目前已经找到了50幢;黄山市屯溪区的“湖边古村落”,用了14幢老房子。
记者在屯溪区的“湖边古村落”看到,所有的房屋被修葺一新,外面是白灰和高大的马头墙。这十几幢房屋组成的村落格局是由来自不同地方的老房子拼合而成,互相之间没有历史关联性。这些老房子大门紧关,并没有被真正利用。但由黄山市委市政府编制的《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中,这个项目被描述为“不仅将传统徽州古村落赋予了全新的旅游业态,而且保护了一批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
“异地保护归根结底是利益驱使,不是侧重保护,而是考虑怎么变为赚钱工具。这对稍微花点钱就能保住的老房子,是很大的伤害!”方利山说。
可以肯定的是,和老房子贩卖一样,在这场异地保护运动中,老房子丢失了它们的时空延续性:家族的记忆传承,门前的石板路和潺潺流水,不时飞到堂前的燕子,以及,那些沉淀在古村落中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