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艺考教育领军品牌
  • 二十年专注美术高考 、央美培训基地
  • 报名咨询
  • 13965132326(魏老师)
  • 13905692376(周老师)
  • 【雅昌带你看展览】李小可:坚守并探索程式化、笔墨语言
  •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2日  来源:本院招生办  浏览次数:1638
  •   导语:2012年7月11日上午11点,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李小可近年来创作的百余幅中国画力作,共分为“水墨家园”、“雪域藏迹”、“山水黄山”三大板块,是李小可先生有代表性的水墨作品的首次、全方位呈现。特别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展出总长度超过23米的三幅水墨巨制,分别描绘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西藏阿里的古格王朝遗址、黄山的奇峰苍松,这一全景式呈现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当班导览人:李小可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特别邀请此次展览的主人公李小可先生,李小可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黄山书画院院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藏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画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会长。

      李小可水墨是我们关注与选择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水墨是中国绘画中最具有特殊性、包容性和延伸性的语言方式,而这种语言方式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包括近现代艺术家一直在探索的。就我而言,虽然年轻时接受的教育是西方的,但是作为中国水墨大家李可染的后人,所受的教育还是多元的,当代的,随着创作的不断发展,不管怎样延伸或者开拓,总是要坚守本体的具有特征性的、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语言,因此历次展览水墨的概念也越来越突出,也是我在绘画语言需要挖掘的重要部分。“水墨家园”是对传统的水墨如何与个人生活体验以及特殊的情境相融合的探索。既有传统水墨写意的精神,但同时又有当代的视觉化感受和视觉经验,不受约束,但随着这种发展,《黄山系列》更多地回到笔墨以及用线的程式化,带有对现代艺术家某些经验的吸纳,这次展览以“水墨家园”为主题展示我的作品,其中还包括一些练习,对于程式化、笔墨语言的极致发挥和韵味的状态,在我创作的下一个阶段也会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

      《远古的回声》 214×992cm    2012年

     《远古的回声》局部1

     《远古的回声》局部2

      李小可几十年前我曾到过阿里,被阿里的远古和西藏一个王朝遗址的苍老历史所感动,去年重新到阿里,又有新的体会。《远古的回声》在绘画语言上更多的运用传统的线的结构来表现,用水墨语言表现我对西藏的记忆,体现苍茫和博大而有历史文化的深远的感觉,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强调了宗教的概念,用平时的语言,没有过度的夸张,平实地展现其地域的苍老。

      西藏的美是大美,遥远而恢宏,并带有历史文化的苍茫,而这苍茫背后还带有精神性。举办这个展览,需要有主题性的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水墨语言如何在大画中进行表现,使其统一并有层次和节奏感,如何控制水墨语言的局部和整体,也是从事水墨语言的一种可能性,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水墨家园》 145×692cm    2012年

      《水墨家园》 局部

      李小可“水墨家园”包括两个部分,家园和水墨。家园是生活在北京的情感和历史的感受,看到北京的变化,历史和现在,童年和中年甚至老年,一个变化的过程。生活在北京的人都会有很深的情感,除了人的记忆还有环境以及居住的胡同和四合院、街道等,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记忆中的东西逐渐消逝,再也找不回拥有历史记忆和情感记忆的地方。基于过去文化精神和人文环境的回忆,我画了北京的作品,把北京的感觉用水墨的语言,既有传统笔墨的程式化,又吸收了当代的结构、视觉以及半抽象化,关注水墨语言挖掘水墨语言表现的特殊方法,如线和墙以及树如何变成一体的水墨连接。

      《水墨家园》既是对环境、生活精神的表达,也是对中国水墨语言的一种体验。通过这幅画的创作,我感受到水墨有继续发展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需要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体现,而不仅仅是理论。

      《黄山天下无》 145×729cm 2012年

    《黄山天下无》局部

      李小可北京系列已经形成了个人的面貌,容易被大家记住,为什么要画黄山?黄山是历代名家都会表现的题材,很难再超越经典。然而对我来说,黄山更多的是承载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包括语言的运用,意境和特殊性,绘画语言的容量很大,虽然有难度,通过黄山这个题材重新回归传统水墨的程式化,对于传统经验和当代经验再学习和再认识。但是再学习和再认识不仅仅只停留在临摹,而是如何表现对黄山的直观和特殊性的感受,艺术大家和历史经验逐渐通过实践去尝试。《黄山天下无》是前一段画黄山题材的总结,表现山的结构,也有黄宾虹的浑然一体,重点的树和石头的肌理形成一种程式化和抽象化的水墨表现,同时这种表现又能让人感觉真实黄山的气魄,同时在空间的处理,云雾的处理运用传统留白的方式,让人感觉云在山中游动。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运用、钻研和探索的一个非常好的课题。

      《学步 问道》:程式化语言,笔墨语言练习。 2012年

      李小可传统程式化语言有多样化的、程式化的方式,比如表现的树已经是种转换,转换成符号,是笔墨化的结构化的一种转换。表现的云可以是一条线,另外一种云可能是用勾线,比如石涛画水,用线的感觉表现水,而用油画虽然可以表现得很逼真,但没有水墨的趣味性,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积累的笔墨化的程式化的经验。这种经验是生活中的既有启示和传统经验的转换,并在实践中不断去尝试的。如果仅仅临摹古人,就缺乏新鲜,这种练习就是最好的学习。

      《正月的雪》 97×89.5cm   2008年

      李小可西藏题材的表现表面上看描绘的是景色,实际更多的表现的是景色背后的精神性,西藏的风景、山水实际上有一种博大、苍茫,也有一种圣洁,让人们追溯的大美,还有心里面的宁静,看起来是风景,实则让人心放平静。《正月的雪》我画了好几张,表现的是雪后的甘南喇嘛寺的寺院,雪后的转经、朝圣给人纯净的感觉,这是我表现的最中心的目的,同时还要寻找到一种具有绘画趣味性、笔墨性的语言,这种语言既有笔墨的写意,或中国画的留白,但还有笔触,和那种空白,很有意境。

      《山魂》100×104.5cm 1999年

      《山魂》是比较早创作的西藏题材,有很多人喜欢,表现的是西藏既瑰丽又苍茫的感觉,寻找传统水墨的线不容易表现雪山,单纯的黑白又不能表现雪山的苍茫,寻找如何表现雪山,到了西藏以后的印象,包括牦牛深远的愿望,对神圣、对遥远的追溯。去珠峰,路途很艰辛,但人们看到会有一种兴奋和收获,同时对心灵有启迪,水墨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画让人感动的可能是画背后的精神如何转化成绘画语言。

  • 
  • 0551-62845766
  • 13965132326(魏老师)
  • 13905692376(周老师)
  • 庐上美术与您分享
  • ©2015 合肥画室 安徽庐上书画院 合肥庐上书画院美术培训学校 Powered by 高考美术培训 皖ICP备20009957号-2  联网备案号:3401040270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