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览开幕式
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年会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刘书琴) 6月29日下午,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在广西区博物馆召开。来自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沿线相关博物馆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筹划专委会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自2010年9月成立以来,立足于专业的角度,广泛开展沿线博物馆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相关领域的遗产保护和专业研究。现已有常务会员单位56家,涵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月29日上午在广西博物馆迎来第五站亮相的 “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大型展览,即是在丝路专委会的筹谋运作下,西北五省区文博力量通力配合的典范。
今年年会的主题为“交流、创新、繁荣”,旨在增进各兄弟馆之间的沟通和友谊,不断创新馆际间交流合作的多样化模式,提高博物馆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携手发展博物馆事业,共同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这种围绕着共同主题整合博物馆共有资源联合举办展览的模式,为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博物馆区域合作的全新的探索,更多的学术和展览的构想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记者独家采访了参加会议的博物馆相关人士,听他们解读“丝绸之路”联展背后的意义和博物馆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陈浩:这是博物馆跨区域合作的良好开端
现在各行业都强调合作共赢,那么我们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应该是博物馆合作发展的良好开端。这次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要脉络举办的大西北遗珍展,联合西北五省区22家博物馆文物收藏单位,共同推出了245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多达144件之多。通过这样的合作,举办学术水准高,文物精彩纷呈的展览,应该说在全国的展览中都是少有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展览开创了博物馆区域合作的典范,同时也为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今后举办其他展览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我们接下来马上要做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七省联展,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海丝路连接了东亚、东南亚,一直延伸至非洲,通过商贸等不同的途径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同时也把东南亚及西方的文明带到中国。通过做展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祖先在文化传播上所做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做的工作服务于整个国家的文物工作的大格局――“申遗”,陆路、海路、茶马古道的申遗,都是纳入了国家文物局总体的框架之内来推进的。通过展览、宣传,让国内外的人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同时“申遗”成功后对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物、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也能产生经济效应,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这方面博物馆人可以自信地说,我们不仅要把中国的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也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让全民共享中华瑰宝
博物馆合作模式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对我们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来说是今后努力的新方向。众所周知,博物馆收藏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在文明进程中的历史见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脊梁。我们掌握的这些历史文物,是整个社会提供给博物馆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如何把这些财富用学术研究、展览的形式展示推介给社会各界,并且用这种方式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这是我们新一代博物馆人所要做的。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就完全有理由把展览做得更好,做得更多。然后完全有理由通过这种跨区域的合作,让不同地区的人不出家门就可以看到来自其他区域的,同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是我们的历史职责,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丝绸之路不单是一条文化的路,更重要的是一条强国强疆域的路。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政治军事意义于前,其次才是经济文化意义。这个展览的举办,我们全方位的展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兴盛,它既是一种文化与文化间交融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础。其历史意义,相信观众们通过具体的文物可以感受得到。
福建省博物院院长吴志跃: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处于活跃期
我们国家文博文化事业已经处于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现在党和政府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2008年全国的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建设发展处于一个活跃期,因而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信念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样才促使我们要去打造更有影响力,更广阔更高层次的联合展览。丝绸之路是中国的,丝绸之路是世界的,丝绸之路是永远的。我们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为“丝绸之路”这一中华民族灿烂的篇章做出自身的一些努力,感到十分荣幸。
广西省博物馆馆长吴伟峰:通过展览带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国家文化繁荣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博物馆文博机构能够为广大的民众免费提供越来越丰盛的文化体验。此前广西博物馆从来没有举办过文物等级如此之高、参展单位如此之多的展览。通常的展览一级文物也就十几二十件,这次达到了144件之多。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丝绸之路”也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一个主题。广西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展览能带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今后 “申遗”、开拓旅游业,提升经济实力都有积极的帮助。
近年来,广西省博物馆的实力有着很大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观众数量的大幅增加,其次是展览质量的逐步提升。过去我们展览投入的经费有限,在文物保护和观众关怀方面有很多不足。现在可以看到,我们给观众带来的是一个更舒适的观展环境,在文物保护和科研成果上也取得很大的突破,相关的人才配备越来越专业,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博物馆合作的新模式使得我们能够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览,也可以促进各馆之间学术的交流合作。我们馆可以遣派人员去其它先进的博物馆进行学习,也可以共同开展相关课题,进行更多的学术研究与合作。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董理:打破原来单一的办展模式
博物馆联展的新模式应该是一种趋势。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前,由于体制和经费的问题,办展览的模式比较陈旧,多数都比较单一,主要是用自有的展品来举办相关专题展。但是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进博物馆的观众增多,要求提高,同时国家经费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因而根据观众的需求,办更多更好的展览,成为一种趋势。选取统一的课题,聚合多家博物馆的文物、人才和科研的成果联合办展的形式,能够互利共赢。展览效果深受观众欢迎,反映的学术水准更高,受众面更广。但是过去的形式也不会完全被取代,未来可能是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而跨地域、跨学科的课题,则更需要地域和学术上的联合。
新的方式,在组织、协调和运作过程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期间推进的工作计划,很多都是此前没有遇见过的。我们参与其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各单位一定要精诚合作,制定展览的计划一定要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拿出的文物要从科学性、历史性、观赏性综合考量。“丝绸之路”展览,延续的时代、牵扯的地域、涉及的学科都非常广泛。把学科贯通且研究透彻,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家都在各尽所能,为展陈格局的改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采访后记:凝成一股绳,博物馆事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丝路专委会推进区域联合展览的模式给民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盛宴,但无论是以前依靠自有藏品的办展模式还是现在主推的联览的合作机制,基础是有足够的藏品。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淀下了无数的宝藏,除了在博物馆里收藏的,更多的文物散落在民间。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与诸位博物馆人士谈到馆藏捐赠制度的问题。捐赠是今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这种氛围需要慢慢的营造与培养。相关人士纷纷表示:近年来各文博机构接收捐赠的事例逐渐增多,藏品捐赠与经济发展状况、财富观念及国民素养有很大关系。通过联合展览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让民间大众更好的了解博物馆的历史职责,从而热爱支持博物馆事业,改变捐赠观念,也是大家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从政府的支持到民间的热情,最好都凝成一股绳,提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看法,博物馆事业才会有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