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艺考教育领军品牌
  • 二十年专注美术高考 、央美培训基地
  • 报名咨询
  • 13965132326(魏老师)
  • 13905692376(周老师)
  • 陶艺家白明:“换一种工作就是休息”
  •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9日  来源:本院招生办  浏览次数:1681
  •  

    白明

      专访白明:油画是情结 陶艺是职业

      专访白明:别处即此处――时间概念和文化概念

      专访白明:艺术创作与生活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白明这个名字对我而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的是他的“青花瓷”以及他在陶艺交流方面所作出的成就,而陌生的是他的身份。白明游走于陶瓷、油画、水墨的创作之中,游走于教师与艺术家的身份之间,游走于东方古典文人情怀与西方的理性之间,没有一个称呼是完全适合他的。他将工作、生活、艺术融为一体,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与物质上的丰盈,他的世界永远是静谧的。

      一个周五的下午,北京的天气分外晴朗,少有的蓝天白云,让人心情倍加清爽,汽车一路向郊外行驶,半个小时的路程,来到白明的住所。见到白明,还是一如既往的亲切,一双明亮而传神的大眼睛透露出智慧的光芒,考究的胡子衬托着一张富有东方韵味而和蔼的圆脸,看上去就是一个聪明的文化人。白明用温和有礼的声音招呼我们进屋,客厅的地上、桌上、柜子里摆放着他的陶瓷作品,随即来到会客室,中间的茶桌引起我的注意,专业喝茶的工具一应俱全,除一把紫砂壶外,喝茶的茶杯以及茶叶罐都是白明亲手制作的。白明用娴熟的动作为我们泡了一壶普洱茶,普洱茶味浓厚,平时不爱喝茶的人很难接受。白明喜欢喝茶,也讲究品质,平时家里存放着各式各样的茶,就在茶桌的两边整齐地摆放着整包的普洱,为了通风,白明将其放在小架子上,据他介绍,这些普洱茶已经存放十几年了。由于爱茶,对茶具也很讲究,备受市场追捧的“白氏杯”以及一系列的陶瓷作品都与“茶”有着密切关联,很多茶杯的造型和装饰都与品茶的需求相一致,小小的瓷杯上几点青花、釉里红温润而细腻。“因为喜欢喝茶,就会体会茶杯在手上的感觉,这个感觉是什么?是对茶以及茶杯的感情,杯子的量感很重要,大一点野蛮,小一点显得小气,直一点不够情态,弯的太多又过于情态,这些微妙的把握是日常生活的体会,这个时候情感和感悟比视觉分析显得更加本质。”白明表示。

      用“白氏杯”品茗一杯浓香的普洱,感受白明艺术的灵动。

    景德镇工作室

      白明的油画情结

      白明1964年出生于江西省余干县,从小就喜欢阅读和绘画,1981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由于监管图书室和宣传工作,阅读大量西方名著和理论书籍,1984年退伍返乡在余干县工商局机关工作。由于喜欢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以以及高中时的绘画功底,1990年白明报考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以江西美术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中央工艺美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录取,但白明选择了前者,离开江西到北京学习陶瓷专业。白明告诉记者“虽然景德镇更适合陶艺创作,但是我之选择中央工艺美院,是因为那里有很多我心目中的大师,我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做专项的材质为奋斗目标,重要的是一种艺术氛围。”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会有一段过程的理解,对我而言,生活的稳定不是我所追求的。参加高考之前我已经对艺术有所依赖,而考大学只是对艺术在情感和专业上的追求,当时来讲,我认为考大学可以让我更快地离开那个环境,改变我的艺术观。但今天看来,上不上大学我都会继续我的艺术之路,因为这是爱好决定的。”

      虽然大学专业是陶瓷,但是白明课外阅读大量中外画集、文艺理论著作,主要精力用于绘画,喜欢莫迪里阿尼的绘画风格,迷恋那种含蓄的线条、看似平涂笔触的塑造感带有的东方特点,1993年,凭借作品《晓晓》获博雅油画大赛大奖,之后白明彻底走上抽象风格的创作之路。在白明看来,油画一直是他真正长期的专业,而大家所熟知的陶艺仅仅是他的职业。“在我心里油画一直是我的情结,大概与所处的时代有关。九十年代艺术家对油画的追慕以及在心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认为创作油画的人是艺术行业中能力和职业最高的人才,所以我一直画油画。”白明告诉记者。

      “油画是我长期的专业,今天的艺术绝不仅仅以材料的划分就能界定,能满足艺术家所表现的一切。今天的艺术选择材料已经变得很简单,更多的是艺术家想要表现什么。而抽象油画虽不是什么新的艺术形式,但在中国还未被足够重视,我选择抽象绘画是因为照相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出色的摄影师,而写实艺术家用半辈子的辛苦学习的技术仅仅是还原照相机一秒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选择抽象艺术更因为我内心的喜欢,我喜欢自然随意的色彩的表现、线条以及肌理的表现。抽象与感情有关,不是天然生发出来的,抽象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如何理解你所看到的事物,当我在飞机上俯视大地时,与我在电视和书籍上看到的一样熟悉,却又绝对陌生,我喜欢表达这种看起来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画出来我觉得熟悉,但思考又相对陌生的状态,这让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白明这样描述。

      贾方舟曾这样评价白明的抽象油画:白明从不使用浓艳、强烈的色彩,他的画基本保持在灰调与黑调之中。那些安静的灰调作品,很容易把我们唤回到空灵淡泊的水墨天地;那些凝重的黑调作品,又常常把我们带到北派山水浑厚华滋,深冥幽邃的境界。他的作品虽然从形式上看是缘自于西方的抽象艺术,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却为他的作品平添了一种典型的“中国情调”。

      “白氏陶瓷”――青花装饰新语言

    白明陶艺作品

      1994年大学毕业后,白明留校任教,教授陶艺,这时候陶艺便成为白明的日常职业,而画家则成了副业。由于刚开始进行油画创作,所以对于陶瓷,白明并没有遵循一般的陶艺规范,也并没有过多的考虑与传统形式的渊源。白明告诉记者:“我教学生,所以一定会做陶瓷,我不可能仅仅跟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我对陶瓷的理解,所以我自己动手做陶瓷,一方面是自己的创作,一方面证实我的理解。由于之前主要的创作方式是油画,所以当做陶瓷的时候,没有陶艺的规范,反过来对我的陶瓷艺术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帮助,我并不是在陶瓷传统教学里成长起来的,我更多的是拿陶瓷当材料,作品本身才是我要表达的。一个艺术家对待艺术的理解和方式不一定是从形式上的借鉴来确定的,而是应该对艺术理解的深度。”

      白明的陶艺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从传统文化而来的青花瓷及容器性陶瓷,人见人爱,真正做到雅俗共赏。他的作品既保持了传统青花的典雅、纯净,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既有中国古典文化的人文情怀,又有现代人的造型观念和装饰风格;另一方面是颇具前卫观念的抽象造型和抽象肌理语言的陶瓷,这两者不论哪个方面,都由一个共同点将其串合在一起,这就是他特有的文化理念,文化性构成了他作品的内核。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品种,也是景德镇的特色,由于颜色淡雅被世人所钟爱。白明的陶艺作品可以说是景德镇传统青花瓷的现代演绎和延续。传统青花的精美绝伦与举世无双为它的现代发展增加了逾越的难度,传统青花在装饰上是以具象主题、故事情节为主体,而白明的青花系列则是将水墨中极具抽象意味的墨趣作为装饰语言的主体,而这特有的陶瓷的装饰语言是他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重要贡献。

      选择青花瓷作为创作的主题方向,白明给出特别简单的答案“中国陶瓷在世界上极具代表性,并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而这主要源于景德镇制瓷业的崛起,而青花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类别。而我每年带毕业生去景德镇写生,面对的就是当地的材质,青花、釉里红,自然而然就会选择这独一无二的当地材质。”

      很多人将艺术家的风格看作是否有成就和地位的重要的界定标准。然而对白明而言,对陶瓷创作从没有任何负担,“我是作为当代艺术家的身份介入陶瓷领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创作,纯粹把青花的装饰当作一种美的形式来探究,很少赋予相当多的思想,不以思想为先。陶瓷创造作为一种放松的审美,探究它的技巧和结构,比如陶瓷材质晕染的细节的审美,让我很快进入装饰的核心价值中,很自然发现瓷器细微的技术性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白明说。

      白明的陶瓷装饰介乎抽象与具象之间,装饰题材都是很普遍的物体,但是以完全不同的角度进行表现,给人不同的美感,他并非完全将抽象的水墨作品“移植”到陶瓷上,而是契合陶瓷的形体,让其变得柔美,潇洒、自由、随意结构的线表现萱草、嫩芽、枝蔓、荷塘,这是他特有的装饰语言。

      对于陶瓷的创新,白明从不从传统中直接获取,纵观元、明、清的陶瓷装饰,任何时候的装饰风格和符号都脱离不了与时代的关系。“由于艺术圈长辈们对我的抽象绘画的肯定,让我更加能以轻松的心态进入陶瓷的创作,绘画的技巧恰恰没有禁锢我的形式,反而油画和水墨的技巧用青花加以渲染,所获得的美感是以思想为先的重大题材所不能表达的,而陶瓷又不是和表达重大题材,特别是装饰上。由于油画的创作,让我更加放松对器形的理解,释放器形本身的生命,再加以装饰,让它显得更加完美。有了这个前提,我没有完全陷入图式的规范和对传统装饰、样式的套路上。”

      白明的青花瓷还“新”在结构上。陶瓷造型本身很难,纵观中国陶瓷史上,奉为经典造型的也不过十几种。白明解释“陶瓷造型由于受到成型器皿的工艺约束,不可能在造型有太大的变化,更多的是在装饰上体现艺术家的想法。器形依靠线条表达情感,空间只有那么大,靠起伏表现,过于复杂和过于简单都不行,几千年来工匠和艺术家都在投入情感,想让这条曲线有丝毫的改变,似乎都已经有过先例。比如新时代时代制作的杯子,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一倍就变成了笔筒,只是进行一点点改变就很有型,但是发现其文化渊源是能洞察传统的,因而真正的创新是在传统理念的审美上有所提高,只要对结构进行一点点改变就有了新意,并不是改变所有,割裂传统。”

     换一种工作就是休息

      白明在绘画和陶瓷领域都有宽广的表现力,也是各领域的佼佼者。陶瓷、油画、水墨有一致的连贯性,“陶艺魂”贯穿其中,游刃有余,除创作外,白明还担任清华的教师以及中外陶艺的交流者,他总是被问及“你的作品量那么大,教书、写书、交流,喝茶,如何分配你的时间?”这时,白明总是会回答“我的工作方式与别人不同,换一种工作就是休息。”

      “对于艺术创作,我很享受。一种是修行式的,比如画水墨、青花、做陶艺小品对我而言是中休闲,别人认为我在创作,实际我在休息;当创作巨幅油画或水墨,做陶瓷雕塑的时候,我是用一种严肃的、劳作式的方式表达,我赋予了某种认知的力量,这就是我生活状态的体现。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快乐、持续地做作品的原因。”

      白明畅游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但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一直钟情油画,当全力以赴创作油画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技术的问题、质感的问题、空间的问题等等,也会感到压力,很痛苦,但是这种痛苦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慢慢地,白明学会放下,当油画遇到困惑时,他就暂放一边,去做陶瓷,有了新的感悟,激情得到释放,回过头来再拿起画笔,发现之前的问题不存在了,又有了画的感觉。白明告诉记者“并不是问题解决了,而是自然消失了,这样就不会让自己困或,然而有种快感让我在各种艺术形式间跳来跳去。”

      玩转于各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休息,艺术是相通的,油画是白明最大的情感投入,而这种抽象油画实践的经历也渗透到各种艺术形式之中。用白明自己的话说“我不是猎奇,也不为证明我擅长各种材料,我的作品是我作为一个人在世界上行走、生长的过程的自然表现,对社会认知的一种方式,我不想用语言表达,作为艺术家,我只能用作品表达,这个表达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切片式的。”

      白明的作品是具有当代性的,但是根基却是传统的,他的做品选用的都是传统的材质,前卫的陶艺作品,用的是景德镇最传统的材质――瓷泥和青花,使用的是传统的成型技法:拉坯、注浆、捏塑、切割等等,没有附加任何古怪的材料,他靠艺术家对形式、思维、情感、观念的不同理解,创造新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陶艺魂”。“陶艺魂体现的是艺术形式的整体性,是艺术家日常生活积累的智慧和修养的体现,

      中国人喜欢茶,对茶的悟性是自由的、灵活的,对生活器皿的要求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高度,东方人恰恰是靠整体推进的一个认知,而不是靠一个点,这种综合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被艺术家转移到艺术形式上,并且是挥之不去的。比如我做茶杯,别人称之为“白氏杯”,因为我自己喝茶,就会体会茶杯拿在手上的感觉如何,这个感觉靠的是对茶、对茶杯的感情,所以这些微妙型恰恰需要人在日常生活里边的体会,这种情感的感悟力比视觉的仔细分析更本质。”白明告诉记者。 

      如今,白明完全将油画、水墨、陶瓷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每个时间段对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兴趣,就创作不同的艺术作品。“我已经感悟到所有的艺都是相同的,已经没什么是最重要。过去我会说油画绝对是我的艺术主体,而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我创作中的唯一,只是一段时间中对哪类形式更有欲望,换种方式让自己休息,这就是我的现在的状态。”白明说。

      无私的东西方陶艺交流活动家

      身为清华美院教师的白明,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讲陶瓷技巧和专业知识,他鼓励学生读书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白明认为:大学老师绝不是以传递知识为重要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让学生更多地学会自我认识世界的主动性,引发他们对社会的关注。

      对学生如此,对整个当代陶艺的推广也是如此。翻看白明的简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协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陶艺网》 HYPERLINK WWW.artcn.net艺术总监,《中国陶艺家》杂志常务副主编等头衔足已见他的成就,在这些工作中,白明不遗余力地调动各种信息和资源,为国内外艺术界的交流和国内艺术土壤的培育,为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推波助澜。

      白明一方面研究最基础、最传统、最原始的手工艺技术,一方面也研究最新的,完全是思想、哲学观、艺术观的西方当代艺术,两者同时进行。1997年开始持续地通过著书和出版来推动中国的现代陶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献流传。199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关于世界陶艺现状的资料性汇编《世界现代陶艺概览》,1000余张世界各国的陶艺作品图录,使中国的艺术家有机会审视当代世界的陶瓷艺术。其后出版了《世界现代陶艺经典》《世界现代陶艺》外国卷、中国卷,《中国今日陶艺》和《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等著作。2005年出版的《世界著名陶艺家工作室》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规模的关于世界当代陶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全方位介绍,对中国和世界陶艺的交流、借鉴和发展留下了较为详实的文本图库。白明告诉记者:“我当时的理想是把西方的现代艺术引进中国,如果没有看见就很难判断我们的当代艺术是否与西方几十年创作出来的作品撞车,因为艺术的唯一性才有价值,如果不了解西方就孤立自己,而不了解中国的传统就不知道未来。”

      在引进西方思潮的同时,白明也在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自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以后,学校给白明的主攻方向就是以景德镇为基地,以及电子陶瓷材料为基础的陶艺研究。白明每年3月份都要带一批学生赴景德镇实习,随着他在景德镇创作青瓷和青花瓷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在他与老艺人的接触中,他体悟到传统制瓷工艺的魅力,也感受到传统工艺正在日益流逝的危机,萌生了将其真实地记录、整理出来的想法。

      白明的记录、整理工作近似于田野考古的方式。白明用了七年的时间,往返景德镇无数次,寻师父、进山区、入作坊,走访他能找到的传统制瓷艺人,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传统制瓷不同的工艺和环节拍照、绘图2000余张,又从这2000余张艰辛收集、实地拍摄的图片中精选出600余张,编写成了一本几十万字图文并茂的中英文著作《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且有相当高学术性的著作,将这个千年古镇神奇的制瓷技术详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交流的工作也恰恰符合白明的艺术观和文化观,他认为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东西方没有隔阂,所有的隔阂都是艺术家固守的观念,这种隔阂站在同等的角度交流起来很困难,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就会选择不同的背景知识判断创新还是传统,东方还是西方,传承还是发展,因此没有一个宽阔的视野是很难达成共识的。  

      经过多年的东西方交流,近些年的陶艺活动增加很多,作品集、展览等也不少,但这似乎仍旧与陶艺界意外的人无关,中国重要的艺术展览、博览会也罕见陶艺作品的影子。对此白明表示:“中国的情况很特殊,艺术圈本土是以水墨、油画、雕塑为主流艺术形式,陶瓷长期被固守在工艺美术范畴,而工艺美术类别又很多,中国的传统陶瓷在世界的声望很高,这种审美固化了相当多人的认知,人们以最精尖的明清陶瓷在世界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影响西方人对陶瓷的认知界定今天,传统的作品已经拥有市场,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固守传统的审美,所以中国陶艺的推进比西方陶艺的发展付出的力量和风险大很多。”

      但是今天,白明对当代陶艺又有新的诠释: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当代本身是时间的界定,不仅仅代表作品是在今天诞生,更多的代表着作品的风格和语言是在今天诞生的,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民族背景下,现代和当代性一定绕不过去;第二是独特性,今天的风格不仅仅要与过去相比,还要西方相比,与同时代的同行相比要更加独特。

      由于中国陶瓷辉煌的历史,现当代陶艺很难迅速融入国际,但是白明表示:经过多年的经历,今天我们有了新的反思,迅速融入国际未必是件好事,语言是多样化的,不能走极端,既不能完全迎合西方,也不能完全固守产区传统,我们需要有新的语言出来,这个语言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应该是全新的。

     

  • 
  • 0551-62845766
  • 13965132326(魏老师)
  • 13905692376(周老师)
  • 庐上美术与您分享
  • ©2015 合肥画室 安徽庐上书画院 合肥庐上书画院美术培训学校 Powered by 高考美术培训 皖ICP备20009957号-2  联网备案号:3401040270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