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评出世界人本八大建筑 福建“桥上小学”入选
最“好”的建筑,对人道危机做出了回应
桥上小学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建筑师李晓东称,希望尝试用一些小的建筑激活社区的活力。于是,学校横跨了一条小河,连接了两岸的人。
“‘桥上小学’这个概念的意思是,用孩子连接过去和未来。”设计师李晓东说。孩子可以在这个有意味的空间中上学、玩耍。
从阿富汗的滑板运动之家到在南非完全用沙包制作的住宅――当地时间6月1日,英国《卫报》列出了8个世界各地最有创新性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环保建筑,其中,中国建筑师李晓东于2009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建造的桥上小学成为其中之一。
事实上,这8个建筑都是从一本结集了100多个世界各地人本建筑案例的新书《设计如同你发出了谴责?第二辑――对人道危机做出回应的建筑》(Design Like You Give a Damn 2)中精选而来。就像曾经于2006年出版、饱受关注的第一辑,第二辑的出版也得到了颇高评价。纽约的《新闻周刊》评论称这本书告诉我们“好的设计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而《旧金山纪事报》对此书的评论则更加一针见血――“建筑可以救命”。在第一辑中,该书作者卡梅隆?辛克莱尔(Cameron Sinclair)回顾了人道主义建筑的设计历史,还给出了80个解决基本医疗、住宿、教育等现实难题的建筑方案。在第二辑中,他仍然试图这么做。
有趣的是,在《卫报》评出的这8个具有公益性和可持续性的建筑中,好莱坞明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的茱莉-皮特基金会所捐建的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卡特里娜飓风灾后建筑也赫然在列,于是皮特为这本书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假如我们从卡特里娜飓风这一事件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我们必须采用好的设计并且加速运用新的设计理念――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连接未来的“桥上小学”
作为此次榜上有名的唯一中国建筑,桥上小学位于福建下石村。建筑师李晓东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建造的初始就是想要选择一个衰败的社区,并尝试用一些小的建筑激活社区的活力。“那里曾经有两个敌对的村庄,所以,你可以看到两座土楼沿着一条小溪相对而建。”李晓东说。然而,到了今天,历经400年风霜的土楼里狭小、昏暗的居住环境已经不适合当地人居住,人们纷纷搬出了土楼,但因为居住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凭借土楼建立的公共活动空间也一并消逝了。而李晓东想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个公益建筑重建当地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在这样一个地处僻远的乡村,青壮年纷纷出外打工,孩子成了村庄和社区的未来希望和活力之源。“在第一次去这个地方、看到这样的现状的时候,我就想到‘桥上小学’的这个概念――用孩子连接过去和未来。”李晓东说。经过回到北京之后的设计深化,最后呈现的学校结构是横跨小河的两组钢桁架,桁架之间布置小学的功能,两个班的40个孩子在这个有意味的空间中上学、玩耍,悬挂在结构下部的小桥则是可供村民使用的步行桥。事实上,这个桥上小学还有其他的变形功能――有一个公共的图书室隔开两个教室,桥体任意一端的入口都可以作为开放舞台进行表演,甚至在桥上还有商店营业。
在2009年建成之后,这座耗费65万元建立起来的小建筑屡屡获得建筑奖项的垂青,其中包括世界最知名建筑奖之一的阿迦汗建筑奖。原本,建筑的建成就已经影响到了这个社区,孩子们不愿意放学,愿意在此处玩耍流连,在开建时带着怀疑眼光注视建造过程的居民们也聚集而来。而在获得若干建筑界奖项以后,这个小村庄多了很多冲着这座小桥而来的游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他们现在甚至开始搞起了农家乐。”李晓东说。
在南非开普敦的“政府经适房”项目中,沙包成为建筑的主要材料。
伊朗的一个避难所,运用最便宜也最常见的材料――竹子来建造房屋。
在竹子之外覆盖了一层稻草,可以让空气流入,把雨水挡在外面。
泰国的蝴蝶屋看上去像背包客的住宅,但实际上是提供给难民的容留所。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文化公园。这个为当地儿童而建的文化中心是用废弃的集装箱组建的。
美国密西西比Biloxi样板屋。Biloxi是美国最穷的地方之一,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受损严重,90%的房屋被毁。这是建筑师设计的抗飓风而又经济的样板屋。
公益建筑的中国途径
和建筑本身相比,李晓东所采取的建造途径在中国建筑的语境里显得更加特殊。以桥上小学为例,建造所需的65万元资金中,25万元来自朋友的捐款,其他的40万元则是和当地政府不断商榷而来。而这对李晓东来说,已经不算艰难了。最开始,在丽江玉湖村造的公益小学,他需要写100封信件以从多方筹措资金。但李晓东也表示,如今的情况已经好多了,有慈善基金会直接找到自己,要求建造公益项目。“因为一直在做这件事情,而且在过程中,大家都知道你很认真。”李晓东说。
北京郊区怀柔村里的篱苑书屋是最新的一个公益项目。这是一个公益的图书馆,钢木结构的建筑用当地农家家家户户堆积一地的劈柴棍作为建筑的表皮。“所有的书都是朋友们捐赠的,你可以来看书,甚至可以拿走一本书,前提是你拿三本书来换。”李晓东介绍说。虽然和桥上小学一样,实际上建筑都是用了钢结构,但桥上小学里被大量使用的当地桉木木材和篱苑书屋外墙上的劈柴棍一样,都是就地取材,节约了成本也赋予了这些小体量建筑和当地环境的切合之感。“书屋需要有良好的光线,那些光线可以从这些柴薪中间散落下来。”李晓东说。
如今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授的李晓东,乐于向大家宣称自己最早的建筑实践是幼年时给家里的小鸡盖房子――“盖鸡窝”,而如今,虽然也接手商业项目,但却感觉在城市中做项目通常不够温暖,不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实质上的改变。而在偏远的农村,一切就不一样了。虽然很艰难,但“也没有了那么多建筑的条条框框,不用经受层层的审批”,建筑师的创造也就变得更加自由。
从沙包住宅到竹子避难所
当然,李晓东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设计如同你发出了谴责?第二辑》中至少有100个全球各地的相似项目和项目后的设计师在做着同样的公益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受到经费、建造等各方面的限制,往往独辟蹊径,别出心裁。除了桥上小学之外,另外的7个建筑也各具风姿。
在南非开普敦的“10×10政府经适房”项目中,每个房子的建造成本是7000美元。当地的MMA建筑事务所为了削减成本,采用沙包作为主要的建造材料,而或许此前人们从未想过将这些沙包填充在木构架中并用灰泥填满将会是什么样子。这种特殊而简便的建造手法也使得当地的居民可以自行建造自己的居住空间。
泰国的蝴蝶屋看上去像是在海滩上提供给背包客的住宅,但实际上,却是提供给越境到泰国的缅甸难民的容留所。由挪威建筑师TYIN所建造的一系列小房子是由竹子建造的,每个房子里可以睡上6个人,房子的内部有不同层面,使得空间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
同样采用竹子作为材料却表现得更加简洁和原始的建筑来自伊朗。这种临时的避难所运用最便宜也最常见的材料建造。不同的竹条被弯曲重叠,直到其成为一个层叠的圆形。在这个粗糙的穹顶之下,可以是高度不同的空间。而在竹条之外则覆盖了一层稻草,这些植物的茎秆可以让空气流入却把雨水挡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