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艺考教育领军品牌
  • 二十年专注美术高考 、央美培训基地
  • 报名咨询
  • 13965132326(魏老师)
  • 13905692376(周老师)
  • 上博“竹镂文心”展示中国竹刻文化
  •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1日  来源:本院招生办  浏览次数:1460
  • 汇集故宫博物院等7家单位逾190件明清、近代展品 阐释中国竹刻发展历程

      松荫下有男女二人对弈,男子束髻小巾,左手托一棋杯,双目盯住女郎右手下的一角棋枰,女郎高髻宽袖、右手夹一子欲投未下,而一位旁观老者托着颐颊、拈着髯须,怡然自得。这幅场景不是出自某件书画,而是明代竹刻大师、嘉定人朱缨以六朝志怪小说《幽明录》所载故事为蓝本创作的竹刻“刘阮入天台”香筒,1966年这件香筒在宝山顾村明朱守城墓中出土。尽管深埋多年,但雅韵和馨香依然透过密布不均的镂雕渗入观者体肤。

      4月29日“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嘉定博物馆等7家单位逾190件展品,展示包括朱缨竹刻在内的明清、近现代竹刻不同流派、地域风格的竹刻精品。故宫博物院从馆藏中精选出明代朱稚征“竹雕仕女图”笔筒等6件作品参展。

      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制作竹器和雕刻竹器的传统,但只有在中国,竹刻才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的艺术。中国是产竹大国,竹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中后期,随着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在知识阶层的参与和带动下,竹刻迅速发展为我国传统雕刻和镌刻艺术的集大成者,通过材料、技艺和意匠的高度协调,以其广泛的包容性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达成工匠之艺和文人之艺的完美融合。竹刻的发展路径、审美趋向、雕刻技法和形式特色,对后来数百年中国雕刻和镌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上海与竹刻艺术有着密切联系,始于明代后期的嘉定派是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雕刻艺术流派,400多年来出现了“嘉定三朱”(朱鹤、朱缨、朱稚征)、吴之?、周颢等一批文人竹刻艺术大家。2006年,嘉定竹刻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以“竹镂文心”为名,意在向广大观众揭示中国竹刻的核心审美价值和艺术传统。展览遴选了代表竹刻艺术成就和美学品格的文人竹刻精品,构成了中国文人竹刻发展历程的完整序列。文人竹刻不仅在题材、造型、构图等层面直接汲取着书画艺术的营养,其中佳作更是熔诗文、书法、绘画、篆印、雕刻和器物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美感为一炉。

      文人竹刻基于儒、道及佛禅文化审美理念的要求,标举自然古朴的品格,偏好温润雅洁的质感,重视平实与洗练的设计,讲究诗情画意,追求以刀代笔。本次展览系学术界首次将文人竹刻视为一个自足的整体来展开阐释。竹制品异常娇贵,为配合本次展览,上博专门制作展柜,用现代技术将湿度控制在60%左右,对展览光线也进行了特殊处理。展览的不少藏品系首次公开展出,展厅中还特辟区域放映为此次展览特别摄制的专题纪录片《竹刻工艺》。

      作为上博建馆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专题展览,该展览为期两个月,6月底闭幕时还将举办史上首个关于中国竹刻艺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 
  • 0551-62845766
  • 13965132326(魏老师)
  • 13905692376(周老师)
  • 庐上美术与您分享
  • ©2015 合肥画室 安徽庐上书画院 合肥庐上书画院美术培训学校 Powered by 高考美术培训 皖ICP备20009957号-2  联网备案号:3401040270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