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罡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创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迄今已有三十年的历程。王易罡的绘画风格比较多元,有表现的、有抽象的,也有倾向于波普的图像式绘画。在不同的创作阶段,王易罡都因作品的前卫与实验性倍受批评界关注,尤其是在抽象领域所做的探索更是如此。在高2米,长达2.6米或3米的大幅画作中,王易罡以酣畅淋漓的大笔和鲜明的符号,直接挪用了美国艺术家贾斯珀?琼斯(Jasper Johns)的《带有石膏铸件的靶》和《国旗》,通过一系列反映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图片特别是美国兵虐囚和萨达姆受审的照片,王易罡表达了基于人道主义的鲜明的批判态度,使他艺术的社会批判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度。80年代中期的时候,王易罡创作了大量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1989年,在完成了《最后的晚餐》系列后,王易罡与毕加索和立体主义彻底告别。
王易罡《浅绛系列》是对反思本土化vs.全球化、民族化VS.后殖民的诸多问题的反思结果。对于抽象艺术而言,这些问题是具有启示意义的,亦即是说,在新的世纪里,如果中国的抽象艺术要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同样需要思考如何立足于本土的文化立场,回归自身的艺术史发展逻辑,以及捍卫自己的文化身份等等问题。在此次“在色彩与情感之间――王易罡个展”于2012年4月14日下午在北京798索卡艺术举行。展览主要是王易罡《浅绛系列》作品2012年最新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现。近期创作的《浅绛系列》不同于早期那种纯粹式地抒情抽象,在色彩的层层叠叠与个人情感表达之间,王易罡加入了中国文人画的美学传统;一方面借助西方抽象表现艺术的语言;一方面努力探索本土的文化和艺术精神,企图寻找与中国文化脉络的接轨。2012《浅绛系列》新作,王易罡逐渐脱离早期受到“政治波普”和“艳俗艺术”影响的创作思路,作品在主题与风格上都呈现极为纯粹的独立个人风貌。王易罡藉由抽象表现的概念,透过色彩直觉地诉说情感,同时力求实现本土形式的抽象化,以中国的艺术传统与哲学做为创作的根基,显示出更为精神性和观念性的个人风格。
此次王易罡的最新个展将持续到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