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是想架构起文化与资本对接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打通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为各类出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提供便捷、规范、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并以期用这种区别于传统艺术品市场交易产权的模式吸引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参与其中,但从2009年至2011年各家文交所操作实践的效果却与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有点背道而驰。
2009年6月、9月、11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相继成立。进入2010年,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先后挂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成立和正在筹备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已有20余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
目前,国内文化产权交易模式都是建立在将挂牌艺术品资产包进行“权益拆分”基础之上的。所谓的“权益拆分”就是将一件实物的所有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收益进行拆分,投资人可以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来获得投资标的物部分所有权和相关权益,从而也就获得了基于这些权益所带来的当期或长远的收益。投资者可以申请购买被拆分成若干份等值股份,通过购买的份额也就等于获得了该物品相应比例的所有权。投资者可以通过文交所的平台定期交易手中持有的份额,从而获得资产增值的回报。
一个资产包的上市挂牌交易的流程如下:艺术家作品的发行代理商将一件或多件艺术品组合成一个资产包,向文交所提出产权交易申请,然后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资产包作品进行真伪和价格评估,之后交由文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保险公司承保作品,发行代理商对拟上市交易艺术品进行路演,最终发行代理商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上公开发售产品。
2010年7月,中国第一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艺术品资产包―深圳文交所1号资产包正式推出,该资产包将画家杨培江的12件作品打包作价200万元上市,资产包被拆分成1000份,每份价格2000元,挂牌认购。2010年12月,上海文交所推出的资产包是艺术家黄钢创作的“红星和箱子系列”作品,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将画家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挂牌上市,2011年5月,成都文交所推出了当代艺术家钟飚的23件作品,组成资产包进行发售。这四家在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天津文交所的模式面向大众,投资门槛很低,采用“T+0”的方式,即标准类证券化模式对资产包的作品进行买卖,当天买入的份额在当天就可以卖出。而上海和深圳两地的文交所却不是这样类证券化的方式,并且发售的资产包拆分数较少,面向特定的客户群体发售,并且参与投资的门槛较高。
天津文交所的这种将作品进行类证券化的方式遭到的诟病最多。2011年1月上市的画家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经两家机构评估,估价分别定为600万元和500万元,按照份额交易模式这两件作品分别被拆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每份为1元。投资者申请的资金门槛只要5万元,最低可以申购1000份。据统计,这两幅画作份额申购的资金总量超过了2000万元,中签率为40%。这两件作品上市首日涨幅就超过了100%,并且在上市短短两个月之内,这两件作品每份的交易价就暴涨到了每份17元,产生了17倍的净回报率。如果按照每份17元的价格计算,白庚延的作品《黄河咆哮》的市值已经突破亿元。而在公开的拍卖市场上,白庚延目前拍卖价格最高的一件作品《千峰接云图》(2005年作),成交价是392万元。迄今为止,白庚延作品也只有4件作品的成交价格在百万元之上。变成份额交易之后,很多业内专家学者认为白庚延作品市值突破亿元显得颇为滑稽和不符合常理。天津文交所在3月份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不断地修改交易规则更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投资者的极大不满。截止到9月2日,《黄河咆哮》价格为3.05元,《燕塞秋》为3.04元。这令不少前期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损失惨重。2011年3月,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被迫暂停交易。在经过三个月的业务调整之后,2011年7月29日天津文交所第三批上市作品包括了当代油画家杨飞云作品《生命祭》、《百合花》、翡翠珠链2个资产包上市,但30日这两个资产包便跌破了发行价。这个现象也充分反映出投资者对这种模式的谨慎态度。深圳文交所也在2011年3月份停牌,8月22日才重启产权交易。